一大早天還沒亮全吳才人提著糕點、甜湯巴巴往琅珂殿的方向去,近日李琮對吳才人的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吳才人摸不透李琮的心思,深怕從此失了寵愛,積極的想挽回李琮的心所以聽從了陪婢女松焉的建議主動找李琮示好。
吳才人進入內殿時李琮正盯著一幅他親手所繪的人像畫發呆,吳才人未得允許擅自靠近甚至大膽的直接坐在李琮的腿上,她把帶來的食盒放在桌上並從中端出糕點甜湯,嬌嗔道「殿下是不是忘了臣妾,許久沒去臣妾那坐坐了。」
李琮看畫看的走神忽然被人打擾心有不悅眉頭微微一皺,此時他並沒有心情搭理吳才人只是隨便應付著「本王病剛好很多政務都等著處理,一時間騰不出空閒。」
「殿下騙臣妾呢,殿下分明還有功夫賞畫。」她見李琮手上一直拿著姑娘的肖像畫心裡很妒忌。
他把畫放到桌上,平心靜氣「本王不去見妳,妳自己不是來了嗎?」
「那是因為臣妾見不到殿下,想殿下想的緊。」吳才人越發沒規矩直接動起手來不只上下起手還往李琮胸口貼蹭來蹭去。
李琮強壓著怒意,淡淡的提醒著「吳才人是不是忘了自己有著身孕。」
「殿下陪臣妾吧。」吳才人還不知自己即將大禍臨頭,她調戲李琮的動作太大以至於不小心打翻了剛帶來的甜湯,甜湯灑了一桌自然也濺在了李琮的畫上。
那副畫李琮寶貝多年卻因吳才人的輕浮給弄髒了,他一把推開吳才人,勃然大怒厲聲的訓斥著「身為太子妃嬪言行如此輕挑成何體統。」罵完人後他怒氣未消,可吳才人尚有利用價值還不能與她翻臉,眼不見為淨,他乾脆直接把吳才人轟了出去。
吳才人備受李琮寵愛多年何時受過這種氣,主動投懷送抱卻落得狼狽不堪她心有不甘臉帶委屈,氣哭道「就一幅畫,竟值得殿下這麼氣臣妾!」她說完哭著跑回自己的住所,因為她受了氣無處可發就無故的遷怒當時值班的小宮女,小宮女不過是遲了一會兒點上新的薰香便被吳才人罰掌嘴三十且一整天不能吃飯。
那幅被吳才人弄髒的畫已經無法復原了,這麼多年李琮是靠著這幅畫才不至於忘記印象裡那張思慕的面孔,李琮氣歸氣但知道大局為重,畢竟吳才人母家和皇后不對盤,李琮摔了桌上的一只做工精細的墨臺。
陳貴怕李琮會被割傷連忙收拾碎了的墨臺「殿下消消氣。」
過了段時間李琮心情才恢復平靜,他惋惜的看著畫「畫裡的人還是沒找到嗎?」
「奴才辦事不力還是沒消息。」陳貴窺探著太子的神色大膽的問道「殿下找了那麼多年了,還要找下去嗎?」
「自然得繼續找,若沒有她本王和三皇兄早就客死他鄉了。」他記得那年高麗大學,可他喜歡上那位姑娘炙熱的心簡直可以把積雪融化,回中原後他曾多次派人尋找她的蹤跡卻音訊全無,但他至今仍沒有打算放棄,李琮取出暗盒中一只翡翠耳墜子睹物思人,這耳墜子正是那位姑娘不小心遺落而又恰好被他撿到的,他就盼著有朝一日能親手替她戴上。
陳貴應了聲是,知道太子想一個人靜靜便無聲的退了出去。
起床時感覺有點涼了,鄭寶娜替公主披了件披風,金憐悅哆嗦著「這天氣怎麼說變就變,昨天分明還挺熱的,今天卻冷颼颼的。」
「快中秋了,不涼反而奇怪。」鍾嬤嬤正在替太子妃把那些洗好晾乾的衣服攤開用火斗把皺摺處燙平。
聽說中秋節在中原是個大節日,金憐悅心想「難怪宮人們忙忙碌碌的,原來是在準備慶祝中秋。」
皇后命太監送來不少燈籠,有應景的玉兔燈也有傳統的圓燈籠,金憐悅以前在高麗就不怎麼過節但中秋是高麗的大節一定要過的「中秋節就得闔家賞月,月圓人團圓,多幸福。」
金憐悅是想念父王和娘親了,家人們都遠在高麗,月亮是圓了但她卻不能和家人團聚心裡難免會更添思鄉情緒,金憐悅正煩著荷翠在此時快步跑進屋,急促的喘著氣「天大的消息。」
荷翠總是一驚一乍的,連鄭寶娜有時也受不了,鄭寶娜捂著耳朵問「怎麼了?」
「就在今早,吳才人被殿下狠狠訓斥一頓,殿下甚至還把吳才人給趕出殿,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
太子和吳才人感情一直很好,恐怕李琮都不曾大聲對吳才人說過話吧,別說鄭寶娜不信了,整個東宮又有誰會信「消息準不準確啊?」
金憐悅也是不信的那個人「肯定是誰胡說八道。」
「是真的,殿下自從被下魘康復後就沒去探望過吳才人,今早吳才人主動前往琅珂殿給殿下請安卻不料弄巧成拙弄髒了一幅太子珍藏多年的畫,太子大怒之下把吳才人給轟趕出去,吳才人挺著大肚子一路哭奔回去的。」荷翠描述的繪聲繪影彷彿她親眼所見似的。
即便荷翠說的再天花亂墜,金憐悅和鄭寶娜也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鄭寶娜質疑道「這妳也能知道?」
「千真萬確,這事現在整個東宮誰不知道。」荷翠萬分肯定的指著外頭,意思是要太子妃親自走到外面聽聽。
「也不知那畫多名貴,值得太子對吳才人發那麼大的脾氣。」她才不會為了證實吳才人的八卦挪動自己的屁股,她仍舊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接著問「吳才人不是快生了,大哭大鬧的沒事吧?」
正廳掛了一幅字畫,也不知何時歪了,荷翠忙著把字畫擺正又說著「太子妃不用擔心,吳才人已經八個月身孕了太醫說吳才人的胎一直很健壯想來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荷翠掛好字畫才發現了擺在一旁的燈籠,她眼睛都亮了「好多燈籠啊。」
燈籠因為外型圓滾滾的故在中原也有團圓的意思,金憐悅賭物傷懷「妳喜歡只管拿去。」
「奴婢就拿兩個,謝謝主兒。」荷翠年紀還小豈有不喜歡熱熱鬧鬧的道理,她歡天喜地的蹲在地上挑著,還一邊碎唸「主兒真是風光,聽說吳才人也喜歡燈籠但今年皇后娘娘沒賞給她,也不知道吳才人會不會因此又鬧起來。」
一想起吳才人不依不饒的性子,再鬧起來真會讓金憐悅倒退三尺,她趕緊吩咐「妳挑幾個燈籠送去給吳才人,她月份大了禁不起大吵大鬧的。」
荷翠望著地上的燈籠似乎有些捨不得「依奴婢看整個東宮也就太子妃還有這種好心地了,東宮嬪妃們就沒少受吳才人的氣,暗地裡不知道多希望吳才人失寵甚至沒了孩子。」那是鍾嬤嬤不在這裡否則誰敢說這樣的話。
平日裡金憐悅待宮人並不嚴厲甚至還算是挺放縱下人的,可這會兒荷翠說的話確實有些過分了,她正色道「就算吳才人多惹人厭可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無辜的。」
「知道了。」荷翠又嘟起她的小嘴不再說話,閉上嘴去出給吳才人送燈籠了,荷翠手裡拿著玉兔燈剛走至院裡就被小宮女、小太監們團團圍住,小宮女琇容問「好標緻的燈籠,這燈籠荷翠姊姊是從哪來的?」
只見荷翠臉上盡是得意像是怕別人不知主兒對她好一樣「這麼好的東西自然是主兒賞的。」
一同圍觀的宮女琇心好生羨慕「主子對荷翠姊姊可真好。」
其中一位太監小富子起鬨道「太子妃賞了那麼多,荷翠姊姊送幾個給我們吧。」
「那可不行,這裡不全是我的,有幾個是主兒交代我送去給吳才人的。」荷翠自己只拿了兩個,哪裡肯割愛。
鍾嬤嬤剛去內侍監領完月俸,回來時恰好瞧見中庭亂哄哄的景象,嬤嬤是永瑟殿掌事宮女理當維持秩序,她催促「在院子裡喧嘩也不怕吵著太子妃,都散了。」宮人們都怕嬤嬤嘮叨紛紛住嘴散開各自去忙活了。
適才荷翠與宮人們的對話嬤嬤也聽到了,進屋後她了問站在門邊的鄭寶娜「太子妃為何突然送吳才人燈籠?」
「公主大概是怕吳才人使起性子會動了胎氣。」鄭寶娜粗略的把方才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她自然沒提起荷翠胡亂說話的部份。
既然是這個原因那鍾嬤嬤也覺得送燈籠過去並無不妥,雖然殿下還在與吳才人置氣但身為太子妃,安撫東宮嬪妃和照看殿下骨肉都是太子妃的責任,嬤嬤欣慰著太子妃越來越懂為人處事了「太子妃不命宮人把其餘的燈籠都吊起來嗎?」
憐悅意興闌珊的回道「嬤嬤若覺得喜慶便掛吧。」
屋內角落尚堆著不少燈籠,嬤嬤看出太子妃對那些燈籠沒甚興趣便出了個主意,也可攏絡好人心「既然太子妃也不是特別喜歡燈籠,不如把這些剩下的燈籠分送給永瑟殿內外的宮人們,也好讓大傢伙一起沾沾過節的歡樂氣氛。」
她問了問鄭寶娜要不要留幾個,鄭寶娜也不感興趣,太子妃授權道「嬤嬤妳安排著吧。」
晚膳時間,金憐悅剛坐到飯桌前,板凳都還沒坐熱,外頭吵吵鬧鬧的亂了起來,金憐悅肚子正餓手頭夾菜的動作沒停傾身向外頭瞧了兩眼想看看發生什麼事了,沒多久荷翠倉促的跑進屋報消息「吳才人住處走水啦。」7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U8aAE80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