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我才知道,當時費盡心力、耗光藥材,救治我這個叛逆的小娘子,竟是當朝正卿之妹,異國國主之后。
而最令我訝異的是,他們不是親兄妹,她只是他父親故舊家臣的女兒。
其實很久之前就看到這個創挑,覺得很有趣想參加。
但因為"身世最複雜"這個定義,頗耐人尋味,應該每個人有不同解讀,所以一直觀望有沒有範例可循。
自己而言,身世會被我歸類到,本來不知道,後來被揭開了的“身世之謎”的感覺,所以上面那段,用一個倒敘法呈現,時間軸在《墨星如故》中尚未出現。
不過看起來也不會太劇透吧?而且創挑只剩一天,跟創挑主分享,哈哈哈
另外創挑主有提到伏筆跟人物對話這件事,剛好最近頗有感觸,想分享自己小小心情。
因為是長篇小說,所以其實在第一卷時,是慢悠悠地寫著男女主旅途中發生的故事,那時真的想到什麼寫什麼,比如旅途中聽到的傳說——當時只是想當個交通工具行進中的過場。
可是到了第三卷,當變故頻生時,女主回憶當初,這些當時寫的、感覺沒用處的小篇幅,居然變成能觸動自己的回憶殺,這是我當初寫下時,預想不到的。
還有比如,曾經第二卷寫過一章交代男主與師傅的現在與過往,那時寫師傅從不接受男主對他執師尊之禮,也不讓他叫師傅。當時只是想刻畫師傅的性格,與男主的相處模式,可是在第三卷,當師傅捨身救男主時,男主不願走,師傅只丟下一句:「走!否則從今以後別再叫我師傅!」
會寫下這句話,是當時腦中的師傅告訴了我,他就是會說這句話。
然後回頭再看當年不讓男主喊自己師傅,卻在最後關頭喊出這句,說明他內心早就將男主認定為最珍視的徒兒。
當時只是為了刻畫師傅性格的設定,最後竟能變成感動自己的小伏筆,這也是我當初預想不到的。
我只想說,伏筆一定可以靠預先設想、規劃,最後呈現出來;
但也有一些伏筆,就是按照著自己想寫的、喜歡寫的,最後在某一個時間點,乍現在腦中。
這是自己的親身經歷XD
ns216.73.216.4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