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過程的確是孤獨的,尤其如果你不具備日更萬字的實力,那麼這個過程會很漫長,然後回顧時卻發現原來那一段是如此簡短,幾個月的心血在一小時內就速速完食。
對我而言,我最喜歡的時刻就是寫作時,我認為自己完成了不得了的片段,沉浸於故事的跌宕起伏裡,或是某種絕妙的梗或安排,回頭細讀仍拍案叫絕。但在外人眼裡,我只不過是在敝帚自珍而已。
然後也有卡關的時候,連續幾天改不好劇情,最後推倒重來,以及不想放棄某個橋段,但自己也圓不好故事,只好以非常牽強的模式帶過去。至於文字的部分,我目前的創作相對不注重文字的鑽研,因為我把決勝點鎖在奇異的設定和誇張的人物鋪陳,而不是故事文學性和詞藻的優美度。
因此,創作的過程是間歇性的,有文思泉湧的激情,也有彈盡援絕的絕望,寫完一部中長篇的故事就像一場耐力賽,可以陶冶自己的心性與增長見識。不管故事好與壞、受不受歡迎,我們都獨立完成了一項大工程,在講求效率和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很少經驗能與之媲美。
但在外人眼裡,這種堅持是否很愚蠢?拋棄了大量休閒時間,沒有學習那些熱門的事物增進自己的職場戰鬥力,也拋棄了拓展人際交流的機會,埋首於電腦前,沉浸在宛若自閉症的幻想中,最後什麼也沒換來,這有什麼意義?
尤其到了發表出去的時刻,看著自己寄予厚望的作品乏人問津,就好像被法官宣判死刑,我們耗費大量時間的心血無足輕重,船過水無痕。
也許唯一能說出口的,就是我們留下了這麼一份遺產,向世界證明,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有名凡夫俗子的腦袋裡蹦出了如此多神奇事物。
最後來談談困局的部分,鑒於現代處於社交網路盛行的資訊時代,文字這種相對抽象的表述方式無法提供浮躁的心靈足夠的刺激,更何況目前繁體中文小說網站的流量依舊偏低,私以為能破圈的方式之一或許是加入短影音的大軍,進行低能解說或做一部宣傳短片,但這可能需要創作者不務正業,並引來沒那麼志同道合的觀眾。
其實,我也注意到自己並非一位有耐心的讀者。事實上,我看的影片和圖文創作數量已遠遠超過純文字故事,我也並非一開始就想用文字呈現我腦海裡的畫面,畢竟寫作這項測驗是我的相對弱項。但我終究認清自己很懶,也不具備其他創作技能,才選擇文字的道路。
因此,我以為我對於純文字網路小說在傳播上有多難有概念,但我仍然低估了這層障礙的高度。此外,在嘗試寫小說後,我發現文字依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影、音提供夠具象化的強烈刺激,但文字更可以觸及諸如嗅覺、觸覺、心靈等層面,更遑論那些文學性質更高的創作,影音並無法完全覆蓋文字的表現力。
即便如此,一名初出茅廬的小作者可能就是無法獲得多大的關注,即便我們轉戰平台,或更換載體。除非遇上某種契機,我們的交流範圍可能也就這麼大。既然認清現狀,那就好享受吧!我們努力過了,當其他人分享著他們的運動、旅行、打遊戲等愛好時,我們也可抬頭挺胸說出,我發表了一部小說,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那是我們悠然神往的新天地。
ns18.217.140.3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