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已逝偉人的故居中,人們發現了一本泛黃的筆記本。
這位偉人是國家的傳奇人物。他生前曾在抗爭中做過一個鮮為人知的舉動——將自己頭髮的前端染成紅色,以示決心與犧牲的準備。這件小事本來沒什麼人知道,但當這本日記被公開後,卻悄然掀起了一股仿效的風潮。
一開始,只是一小部分忠誠的支持者為了紀念偉人,染上相同的紅色髮尾。他們在網路上分享照片,並附上「向偉人致敬」的標籤。隨著熱度升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場染髮行動,他們的顏色逐漸從紅色擴展到藍、紫、綠,甚至彩虹。
「這是精神的延續。」他們說。「不只是紅色,任何顏色都可以象徵對偉人信念的理解與創新。」
不久,這場文化現象演變成一種時尚,甚至成為一種政治表態——染髮,代表你熱愛這個國家;保留自然髮色,則被視為冷漠、不合時宜,甚至不忠。
公共空間裡,未染髮的人漸漸受到冷眼對待。在社群平台上,出現了「天然黑是消極抵抗」、「沒有染髮怎麼好意思談理想」等標語。餐廳貼出「染髮者優先」的標示,計程車司機開始拒載自然髮色的乘客。
染髮的理由從「我想」變成「我不得不」。
有些人仍選擇堅持。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ZWsOlEQ67
阿偉,就是其中一個。
他是個普通上班族,不討厭偉人,卻也不熱衷參與風潮。他尊敬那份歷史,但始終認為:「染不染髮是個人選擇,忠誠不該靠頭髮顏色判斷。」
起初他只是旁觀,直到他開始感受到身邊人投來的目光,感受到餐廳店員遲疑的招呼,甚至感受到同事對話中微妙的間隔。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立場不再被視為中立,而是「異類」。
某天,阿偉照常上班,卻在進公司不久後被上司請到一旁。
上司看著他,表情嚴肅卻不失禮貌地說:「目前公司希望員工能配合社會主流氛圍,這有助於形象一致性……你的立場與形象,恐怕無法再代表我們的價值觀。」
一句話,結束了他的職涯。
那天,他沒有說太多,只是靜靜收拾東西,走出辦公室。
家人得知後,反應比他想像中更激烈。
「為什麼不妥協一下就好?」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mMvQMCYU7
「染個髮而已,值得丟了工作?」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YpAUDMCKb
「你要堅持到什麼時候?」
爭吵不可避免地升級。父親大聲摔門離席,母親坐在沙發上嘆氣,妹妹則低著頭不停滑手機,像是選擇性地忽視這場風暴。
阿偉站起身,冷冷說了句:「我出去走走。」然後便奪門而出。
夜色下,他漫無目的地走在街頭,沿途全是染得繽紛絢爛的人群。他的頭髮在其中,格外突兀,像一個被拋在時代之外的符號。
他走過公車站、便利商店、廣場音樂表演,彷彿每個角落都在對他說:「不改變,就沒有位置。」
終於,他的腳步停在一家理髮廳門前。
門內燈火通明,牆上掛著大大的字:「色彩,是信念的語言。」
理髮椅上的顧客笑得開懷,鏡中的五顏六色在燈光下閃閃發亮。阿偉注視著這一切,彷彿站在一場慶典之外。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自然的髮色,又看見玻璃倒映中的自己,孤單而安靜。
理髮師發現了他,露出一個職業笑容,向他點點頭:「要進來嗎?很多人一開始也像你,猶豫了很久。」
他的手指碰了一下門把,沒有拉開。
他轉頭,看見不遠處有個小女孩,她的頭髮染成漸層的粉藍,正歪頭看著他。她拉拉母親的手,小聲問:「媽媽,他是不是不愛國?」
阿偉聽見了。他的指尖再一次在門把上摩挲,沒說話。
ns3.144.124.7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