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建議,其實第一和第三人稱交替使用會是很糟糕的創作方式。「我」的感受和「他」的側寫如果太頻繁切換,讀者很很累和混淆。尤其有些新手,更會以多於第一和第三人稱,直接代入到第三、第四、第五的人稱來進行描述,在「我」的時候加進了「他、她」的直觀想法;或者描述第三人稱的視角時,過度補全所有角色的想法而不是從言行舉止進行側寫。
我自己比較依從從一開始貫徹到尾的人稱視角,不只是開篇決定,應該是由在下筆之前就決定,要補足其他角色的想法則自行增加劇情或符合的對白來撐場。
但當然,這只是小弟的守則而已。創作是自由的,亦可以像「雲圖」一樣任由觀眾穿梭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想法而不混淆視聽。
像第一人稱來描述「自己」的生涯,要描述的多是對事件的主觀感受和輔助的客觀反應。如果內觀不足,會很容易出現空白;如果比對不足,則容易出現無法讓讀者共鳴的情況。就像「面對掛名升遷,實質調離核心」的場合,「我」如何表達出表面英才得展的期盼,同時暗裡黯然慘淡的心情?然後面對同事們的冷嘲熱諷,「我」如何和顏悅色的應對,但又希望有人可以共情一吐苦水。
但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寫,這一段則是可深可淺可長可短,文筆精警的可以挪用第一人稱一段的形容詞安放上去,大概就能讓讀者瞭解他的心境變化,然後從側寫他到酒吧買醉,回家收拾行李的單薄,已經足以讓讀者瞭解他凋零的心境。
總的來說,想以新手角度切入的話可選第三人稱,畢竟描述可深可淺可長可短;但如若想嘗試描繪內心的話,可以試著代入角色再反覆琢磨自己的心境,然後我手寫我口的暢寫下來。